〈時尚大道〉2023車壇熱話!絕美純電勁駒TOP10
台灣電動車市場今年大爆發!
台灣電動車市場今年將迎來大爆發!隨著各品牌新款純電動車陸續登台開賣,車款的選擇性也更多元,本文整理2023年式最具話題性的10款純電勁駒,從外型、車室內裝到動力性能逐一一分析,為你人生第一輛電動車做好基本功。
國產平價純電休旅Luxgen n⁷
裕隆與鴻海共同打造的國產純電動車,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陸續釋出相關資訊,採純電休旅設計的Luxgen n⁷,車頭換上最新的納智捷語彙,將LUXGEN字樣置中於車頭前方,透過更低的風阻係數獲取更好的省電耗能表現。
車室內的中控直立大螢幕,是串聯暨整合各項功能的核心,支援OTA線上更新;動力方面,預計會推出單電動馬達與雙馬達選項,擁有400公里以上續航力,長里程版本更具備700公里的續航表現。入門款價格可能落在100萬元左右。
Luxgen n⁷是今年即將推出的國產純電休旅,由鴻海與裕隆共同打造。
車內的中控直立螢幕,支援OTA線上更新。
純電平台豪華跑旅Lexus RZ 450e
在UX 300e之後,以純電e-TNGA模組化打造的RZ 450e,已擁有中大型休旅的尺碼,原本規劃去年底上市,後來調整到今年推出。儘管是輛純電車,仍不乏Lexus經典設計語彙,像是在RX可看到的紡錘型立體車身,封閉式設計展現出電動車訴求,車尾則有貫穿式尾燈與Lexus新世代車款相呼應。
車內則是熟悉的Tazuna Concept,配上Yoke方向盤,不過台灣版本仍為傳統方向盤。另外還有DIRECT4電動四驅控制,動力來自前軸150kW、後軸80kW的雙馬達,電池容量71.4kWh,J-WLTC模式下具備450公里續航力。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規劃5、6月上市。
採e-TNGA模組化打造的RZ 450e,是Lexus在台灣推出的第二款純電車。
熟悉的Tazuna Concept座艙,還有Yoke方向盤,搭配線傳轉向,方向盤轉動幅度減少即可轉彎。
車尾的貫穿式尾燈,與Lexus其他車款同屬家族設計。
7人純電休旅Kia EV9
以自家E-GMP平台打造的七人座電動車EV9,是一款全尺碼的三排七人車,除具備240kW直流快速充電,亦搭載Level 3等級自動駕駛,可以實現讓駕駛「手放開」的理想,支援最高時速80公里,未來甚至還能透過OTA線上更新,提高到時速120公里,讓車主在長途旅行時更為輕鬆愜意。
動力方面則有540公里滿電續航力,三排七人座的電動車,卻有5秒內完成零百加速的實力,軸距3,100mm,除了第一二排,連第三排的乘坐舒適度也都可望獲得提升。
EV9全尺碼加上方正的車身,可以確定車內空間有出色的表現。
讓人耳目一新的座椅造型,也能提供更好的車室空間。
主打安全性與設計Volvo EX90
去年底在國外進行首發的EX90,是Volvo旗下入手門檻最高的7人旗艦車款,外型保留雷神之錘頭燈與維持設計,但打造出新穎的Volvo電動車樣貌,像是隱藏式外車門。車頂的光達系統則是EX90的最強安全防護,能探測車前方250公尺的狀態,提前預知並躲過可能發生的危險,號稱是有史以來最安全Volvo車款。
車室採用北歐斯堪地納維亞簡潔設計,以羊毛混紡內裝打造座椅,中控台為Google架構的14.5吋無邊框螢幕,另有針對收納規劃的中央空間。2組永磁馬達提供綜效馬力408hp,WLTP續航力為600公里。
訴求全新外型設計的Volvo EX90,經典的雷神之錘頭燈依然保留下來。
EX90採背光木質內裝,中控則為14.5吋無邊框螢幕,駕駛9吋儀表板則是安裝在轉向柱上。
電動休旅小先鋒BMW iX1
從車名就可得知,i代表純電,加上X1這個BMW入門休旅的車名,iX1定位十分鮮明。日前已在台灣上市,車型為iX1 xDrive30 xLine四輪驅動,在前、後雙馬達加持下,提供268匹馬力、50.4公斤米扭力,如果透過Boost模式,還能再額外輸出30kW動力,讓馬力來到313匹,零百加速能耐只需5.6秒, WLTP續航力為440公里。
iX1外型與X1大致相同,但刻意在車頭兩側、車側等處點綴藍色飾條,營造出純電動力的差別;配備比X1更豐富,包含四輪驅動、M跑車化懸吊、全景天窗,也能遠端啟動空調。售價222萬元。
與X1同時登場的iX1,是BMW搶攻入門純電休旅的重要武器。
iX1車內配置與新世代X1相似,具備懸浮式曲面螢幕、雙前座主動式座椅等。
透過外觀顯而易見的藍色飾條,是分辨iX1純電動車的最好判別方式。
高CP值入門電駒SsangYong Korando e-Motion
繼Hyundai、Kia陸續推出電動車之後,另一韓國車廠SsangYong也在今年推出Korando e-Motion,訴求入門電動車路線,以更大車格迎戰歐系跨界電動車。外型以鯊魚為靈感打造,搭配Two-tone懸浮式車頂,封閉式的車頭營造電動車的視覺感。
車內配有12.3吋數位儀表搭9吋中控影音,除了配備同級車沒有的方向盤加熱功能,雙前座也具備8向電動調整附通風加熱功能。動力方面比汽柴油的Korando更強大,擁有190匹的馬力與36.7公斤米扭力,61.5kWh的電池容量規劃則是採五區獨立電池莢艙,可分散撞擊風險,在不影響車室高度與空間情況下兼顧安全。售價148萬元。
Korando e-Motion採破浪式車體設計,以鯊魚乘風破浪之姿作為設計靈感。(記者陳英傑攝)
車室內隨處可見藍色點綴,營造電動車的環保訴求,也增添車室不同感受。
(記者陳英傑攝)
韓系純電轎跑Hyundai Ioniq 6
繼Ioniq 5之後,Hyundai另一力作就是斜背的四門轎跑Ioniq 6,設計理念是以Prophecy概念車為雛型,宛若跑車樣式的車尾造型,風阻係數只有0.21Cd,更省電,也延長續航力。
整輛Ioniq 6相當科技,除了像素式頭尾燈,另加入虛擬後視鏡,車內則有雙12.3吋數位儀表,支援OTA與V2L外接供電。快充能力也很出色,800V系統加持下,18分鐘可達80%電力,77.4kWh的單馬達後驅版續航可達614公里。雙馬達四驅版本則有320匹馬力的強悍輸出。EV400售價169.9萬元、EV600售價199.9萬元、EV600 Performance售價219.9萬元。
Hyundai Ioniq 6是一款斜背四門電動轎跑車。
Ioniq 5的V2L外接供電,Ioniq 6也支援,可替家中電器、電腦充電用。
類似Ioniq 5的內裝,不過Ioniq 6可以使用OTA進行線上更新。
美式純電野馬Ford Mustang Mach-e
延續福特野馬精神的Mustang Mach-e,集Ford最新電能技術與車用科技於一身,屬於純電跑旅,大型六角封閉式水箱護罩可見Mustang野馬圖案,表喻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。車體外觀不同於過往造型,C柱之後的斜背,讓Mustang Mach-e完全轉型成跑旅風格。
車室以15.5吋直立中控螢幕為主軸,搭配SYNC資訊娛樂系統與OTA線上更新,透過升級讓車輛更好開;由於是電動車,除了後行李廂,車頭前方也有置物空間。國外另有98.8kWh加大電池增程版,以150kWh直流快充,從10%充電到80%只要38分鐘,續航力可達499公里。
野馬轉型成電動車,Ford Mustang Mach-e電動野馬是福特六和今年重點車款。
Mustang Mach-e超大的15.5吋直立中控螢幕相當搶眼,還支援OTA線上更新。
豪華絕美純電休旅M.Benz EQE SUV
今年台灣賓士的電動車主力,EQE SUV絕對是其中之一,台灣導入的是EQE 350 4Matic及Mercedes-AMG EQE 43 4Matic,採EVA純電平台打造; EQE 350 4Matic的純電續航力為551公里,Mercedes-AMG EQE 43 4Matic則為476公里。
EQE 350 4Matic標配AMG Line套件,EQE 43 4Matic則採AMG外觀套件,動態迎賓與極線式光條的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,也不意外成為配備之一;內裝格局則與EQE相去不遠,都有12.3吋數位儀表和12.8吋中控螢幕,由於車身方正,後座乘坐空間舒適,頭部與膝部空間都相當出色。
繼去年的EQE之後,EQE SUV也在今年登台開賣。
車內就是很EQE的內裝格局,包括12.3吋數位儀表和12.8吋中控螢幕。
7人氣派旗艦休旅 M.Benz EQS SUV
M.Benz EQS SUV比EQE SUV的車身尺碼與配備更為氣派,定位旗艦的EQS SUV,提供7人乘坐空間,有著與EQS相同架構,車身尺碼更是突破5米1,軸距則與EQS一樣都是3,210mm,外觀設計採用EQ線條與配備,車側則有平面車門把手,能降低風阻係數。
車內採用曲面三螢幕的Hyperscreen,數位儀表加上中控與副駕駛的觸控螢幕,總尺寸來到56吋的驚人視覺感,內建8核心處理器加上24GB記憶體,在運算速度上超越以往認知車機運算速度慢的刻板印象。氣壓懸吊、後軸轉向皆是標配,內建107.8kWh鋰電池,續航力最高可達660公里。
與X1同時登場的iX1,是BMW搶攻入門純電休旅的重要武器。
配置氣壓懸吊加上4Matic四驅系統,可以提升EQS SUV在山林間穿梭的能耐與舒適度。
曲面三螢幕Hyperscreen所組成的56吋螢幕,在當今車壇仍然是相當震撼的存在。
圖片提供:BMW、Ford、Hyundai、Kia、Lexus、Luxgen、M.Benz