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動車浪潮的新產物!盤點5項最新車內配備
電動車崛起之後,其實讓汽車產業進入新時代,更因此出現許多新功能與配備,下面介紹的這五項新配備,不少人都已經是日常慣用的配備。
新賣點 1:中控大螢幕
傳統汽車的中控台,配置 CD 音響是基本,升級到 DVD 是高級配備,搭配一個解析度不高的螢幕,畢竟過往,汽車的駕馭感才是重點。特斯拉出現後,改變了這設計,把車內許多實體按鍵的功能,全都整合到中控特大的螢幕裡,除了簡化車艙的風格,也改變了操作方式,傳統車廠儘管對此改變有所批評,卻也默默地跟進改變。
發展至今,現在新車的中控螢幕,基本都在 10 吋以上,13 吋甚至是 15 吋中控螢幕,都已被非常合理的配置,藉由連網,可透過螢幕上網、玩遊戲,如同智慧型手機,完全改變汽車生態。
中控大螢幕的熱潮,是由特斯拉所帶起,並擴展到整個汽車產業。
新賣點 2:觸控按鍵
特斯拉將過往車艙裡的實體按鍵,也都改成觸控按鍵來操作,減少駕駛操作的頻率。但這部分則有各種爭議,畢竟實體按鍵在調整時,可透過觸感,視線不移開前方時,也能透過觸感得知有無成功調整,觸控按鍵完全沒有手感,使得駕駛須分心去確認是否有成功,容易造成危險。
目前的妥協方式,則是將常用的音量與空調溫度,改成實體旋鈕,在科技與實用之間取得平衡點。
中控大螢幕的熱潮,是由特斯拉所帶起,並擴展到整個汽車產業。
新賣點 3:隱藏式車外把手
特斯拉是將這配備發揚光大的最重要角色,畢竟傳統汽車的車外把手為固定式,另外藉由鍍鉻或是同車色烤漆呈現。特斯拉的隱藏式車外把手,整合於車門,為全平面狀態,能減少風阻係數,開啟車門時則是從把手後方向外拉開。
不少車廠也跟進隱藏式車外把手,另一種設計,則是輕碰車外把手後,把手才會彈出來讓車主開門上車。然而、隱藏式車外把手遇上寒冬時,車門把手凍住,結果無法開啟的事,也曾多次出現在車友討論裡,實用度仍然備受考驗。
隱藏式把手設計,雖然能降低風阻,但操作上也頗受爭議。
新賣點 4:V2L 車外供電
車內的大電池就是電動車動力來源,也讓電動車成了一座大型發電站,藉由 V2L 車外供電方式,就能提供電力給其他電器,透過轉接頭,你帶出門的烤箱、微波爐等,插頭接上去後就可以使用。目前台灣所販售支援 V2L 的電動車,有 Hyundai Ioniq 5/Ioniq 6、Kia EV6/EV9、Luxgen n7 等。
特斯拉則有自己的露營模式,在 P 檔的情況下啟動該功能,可繼續讓車廂保持適當溫度,同時也能替 USB 連接埠和低電壓插座為電器提供電力。
V2L 對於戶外露營愛好者而言,是相當實用的配備。
新賣點 5:App 遠端控制
在特斯拉電動車推出後,藉由 App 遠端控制,車主即使不在車上或旁邊,開啟特斯拉的 App,開啟空調、車輛解鎖、使用哨兵模式查看車輛周邊是否有人,甚至也可以遙控車輛,從停車位開出來。而這項賣點,許多燃油車也開始可使用,可進行遠端空調啟動、解鎖上鎖等功能。
但像 Hyundai Ioniq 5 跟 ioniq 6 等部分電動車,雖然在國外早已支援 App 遠端遙控,在台灣卻取消這功能,讓車主有所微詞,使用體驗大打折扣。
App 遠端可控制開啟空調,也能查看車輛狀況。
更多試駕影片
成為粉絲,看更多汽車情報->《自由時報汽車頻道粉絲團》
汽車動力忠誠度調查:燃油車與電動車都衰退 唯獨「它」逆勢上漲